住在關渡的我們,離海算是不遠。
尤其到了某一個年級,我們有藍色公路的校外教學安排;畢業那個季節,我們會親自划舟,在水面上嘗試操控自己的方向。那些是屬於高年級會有的。
對三四年級而言,海可能是存在於我們個別的體驗和記憶裡。
還好,海離我們不遠。
透過海的關聯物,我們與海連結;透過佑安老師生動的演講,我們將觸角往更深更遠的方向前進。
三年級作品(116級)
四年級作品(115級)
在這些作品中,三四年級分別票選出一首詩,共同討論,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朗出詩的新生命。
海的陪葬
林佑蓁(三年級)
海 是珍貴的寶藏
擁有無止盡的希望
你 都不知道
他 隱藏了多少
多少 無所不在的危險和毒藥!
有 誰 知 道
以前那美麗的海洋去哪了?
而,那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呢?
海 將會成為
世界的陪葬。
朗詩影片:興宇、姵穎、欣宸、佑蓁、子媞
海的悲歌
楊昕樺(四年級)
白色 藍色 晶瑩剔透
閃閃發光的玻璃瓶
成了海鷗搶食的焦點
不知何時
海
成了垃園
消失的水母
取而代之的是
塑膠袋
鋼鐵巨獸的吞噬
漁網的糾纏
死神步步逼近
魚
是否依舊
優 游 自 在 ?
朗詩影片:辰芸、子蕎、祈慧、子茵
朗詩影片:楚英、庠穎、紹宇、昕樺
因為感覺,所以創作;
因為創作,所以感覺。
完成這個課程之後
子蕎從理性面向給出回饋,從對海洋議題的關心到覺察「詩」的模樣。她說:「『保育海洋,減少垃圾』這句話,是大家現在重視的課題,但這次人文課上到的卻是關於海洋的『詩』,尤其又要自己創作,讓我更加覺得很新奇。經過這幾次的創作,我發現了不管是使用哪一種主題,都有一個共通點『含義』。也就是說,詩中的含意,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想要創作一首好詩,就必須有的獨特的內容,才能形成人人讚嘆的『詩』。」
站在老師的角度,引導學生產出精彩的作品是一件樂事,讓學生發現自己原來在某一方面有能力,並且內發的想要寫好,更是雙重成就。
昕樺說:「我覺得在做詩時會有一種很多靈感衝進腦中,會有莫名的衝動感」;興宇說:「我覺得這堂課可以讓我知道詩詞的形式,也可以讓我有機會自己寫詩,我也想自己再創作更多的詩。」
希望你們記得這份感動,累積更多自己的財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