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長領域
課程名稱
|
快樂讀冊人
|
課程類別
|
■必修□選修
|
每週節數
|
1
|
教學者
|
林妙華、陳慧芳
|
教學對象
|
三、四年級
|
||
教學目標
|
培養文本橫向聯結與深入省思能力,聚焦於以下四方面:
1.提取訊息、2.推論訊息、3.詮釋整合、4.比較評估
|
||||
議題融入
|
□家庭教育 □生命教育 ■品德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性平教育 □法治教育 ■環境教育
□海洋教育 □資訊教育 □科技教育 ■能源教育 □安全教育 □生涯規劃 □多元文化
■閱讀素養
□戶外教育 □國際教育 □原住民族教育 □其他
|
||||
教學資源
|
安德里.斯奈.德納森 (2014)。藍色星星的孩子國。小天下
自編教材
|
||||
教學方法
|
學習單、討論與分享
|
||||
教學評量
|
觀察評量:課堂討論發言、平日閱讀情形。
作業評量:學習單。
|
課程名稱
|
□視聽饗宴
|
課程類別
|
□必修 ▓選修
|
每週節數
|
1
|
教學者
|
林妙華
|
教學對象
|
三四年級(上學期)
|
||
教學目標
|
能合宜的進行繞口令、相聲段子修改/創作
透過攝影作品表現出所傳達的主題
能從相關指標合理評判相聲或攝影作品的品質
|
||||
議題融入
|
□家庭教育 □生命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人權教育
□性平教育 □法治教育 □環境教育
□海洋教育 ▓資訊教育 □科技教育 □能源教育 □安全教育
□生涯規劃 ▓多元文化
□閱讀素養 ▓戶外教育
▓國際教育 □原住民族教育 □其他
|
||||
教學方法
|
討論法、觀察法、練習法、發表法
|
||||
教學評量
|
實作評量:相聲創作與發表、攝影作品
觀察評量:課堂討論發言 紙本評量:作業單
|
課程名稱
|
□科學玩具秀
|
課程類別
|
□必修■選修
|
每週節數
|
2
|
教學者
|
陳慧芳
|
教學對象
|
三、四年級
|
||
教學目標
|
1.將生活中的現象透過實際的操作,能清楚其概念進而了解其原理。
2.能學習如何規劃實驗的步驟與流程並進行
3.能學習如何紀錄實驗結果與整理
4.能夠確實了解科學原理與應用
|
||||
教學主題
|
神奇的空氣、力的遊戲、溫度
|
||||
教學方法
|
實驗、課堂小組討論、紀錄分析
|
||||
教學評量
|
實作評量、口頭發表
|
情意發展
課程名稱
|
諾亞飛船行動
|
課程類別
|
▓必修□選修
|
每週節數
|
1
|
教學者
|
林妙華
|
教學對象
|
四年級(上學期)
|
||
教學目標
|
認識名人/偉人生平,並了解其貢獻
覺察自己與他人的特質與能力
連結自己的狀態與外在真實的世界,思考自己的定位
|
||||
議題融入
|
□家庭教育 ▓生命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性平教育 □法治教育 ▓環境教育
□海洋教育 □資訊教育 □科技教育 □能源教育 □安全教育 □生涯規劃 ▓多元文化
▓閱讀素養
□戶外教育 □國際教育 □原住民族教育 □其他
|
||||
教學方法
|
討論法、價值澄清法、角色扮演法
|
||||
教學評量
|
1.評量方法
課堂觀察:
師生共同討論,決定適當人選時,能覺察自己與他人的特質與能力
期末活回顧時,能合理提出這個活動對自己的意義和幫助
紙筆作業:正確完成人選討論單、自薦文件
2.評量指標
l 正確完成人選討論單、自薦文件
l 合理說出自己/同學和特定人選的共同點
l 提出這個活動對自己的意義和幫助
|
獨立研究
課程名稱
|
主題博物館
|
課程類別
|
▓必修□選修
|
每週節數
|
2
|
教學者
|
林妙華
|
教學對象
|
四年級(上學期)
|
||
教學目標
|
1.廣泛積累興趣領域相關知識經驗
2.培養自主學習能力
3.體驗追求卓越的歷程與自我成就的樂趣。
|
||||
議題融入
|
□家庭教育 □生命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人權教育
□性平教育 □法治教育 □環境教育
□海洋教育 ▓資訊教育 □科技教育 □能源教育 □安全教育
□生涯規劃 ▓多元文化
▓閱讀素養
□戶外教育 □國際教育 □原住民族教育 □其他
|
||||
教學方法
|
問思教學法、設計教學法
發表教學法
|
||||
教學評量
|
評量方法
l 課堂觀察:主動學習態度
l 實作評量:規畫合理且具特色、計畫執行度、覺察並嘗試解決問題。
評量指標
l 博物館成立目的與重要展示的說明具一致性
l 參考既定計畫自主執行與檢視
l 能依探究重點,正確擷取、組織資訊
l 妥善運用簡報軟體,表達已知
|
領導才能
課程名稱
|
小小領航員
|
課程類別
|
■必修□選修
|
每週節數
|
1
|
教學者
|
林妙華、陳慧芳
|
教學對象
|
全年級
|
||
教學目標
|
1. 提升個人興趣或專長
2. 透過團隊腦力激盪,將個人專長與興趣發展為具體成果。
3. 在合作協同的歷程中學習領導團隊的技能與觀念。
4. 能在激盪中實際完成作品
|
||||
議題融入
|
□家庭教育 □生命教育 ■品德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性平教育 □法治教育 □環境教育
□海洋教育 □資訊教育 □科技教育 □能源教育 □安全教育 □生涯規劃 ■多元文化
□閱讀素養 □戶外教育 ■國際教育 □原住民族教育 □其他
|
||||
社團清單
|
機關社、異國料理社、遊戲挑戰社
|
||||
教學評量
|
觀察評量、同儕互評—
社團主題:活動計畫與內容貢獻度、成果完成度
領導才能:團隊參與、團隊關係經營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